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全面振兴,是这一战略的方向和目标。文登区高村镇坚持乡村振兴、信用先行的策略,走出了一条筑好信用基石,激发振兴动力“好”路子。
一、信用助推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以镇域提升增强对农村的支撑保障,以农村建设承接镇域的辐射带动,形成以镇带村、镇村联动、共同振兴的发展格局,全镇共有23个村流转了土地1万多亩。
高村镇韩家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北京菊现代农业产业园,在盘活的30亩村集体闲置土地上,栽下了寄寓着乡村发展希望的20万棵北京菊苗。种植当天,依托信用体系建设,采用志愿服务的形式,由镇机关党员志愿者和村合作社志愿者联合服务,发动周边5个村志愿者共同参与到菊苗种植过程中,使党支部政治引领、合作社抱团发展、志愿者踊跃参与高度融合。目前北京菊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模式由传统的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过渡,种植的菊花经过选品、清洗、烘干、包装等一系列过程,形成自己的品牌,并且开拓了自有的、广泛的销售渠道,将韩家村的产业振兴落到了实处,带动村集体增收近13万元。
虎山村是高村镇的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流转了110亩土地自主经营,发展集体经济。2020年,由镇村两级志愿者联动,打造“信用农场——志愿服务示范基地”。镇机关志愿者和村志愿者结对认领一块土地进行管理,并参与后期日常管护,形成“耕、种、收”一体化服务模式,节约零工,保障村集体收入。目前小麦长势良好,预计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
二、信用助推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筑巢引凤”,聚焦需求引进人才。
“自我造血”,创新理念培育人才。依托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下设的职业培训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免费提供生产技能、经营管理、职业道德等相关培训和农业、农村政策方面解读,引导有潜力的青年农民转变成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2020年以来,高村镇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已集中举办农民技能培训7场,合计培训630人次。信用在助推人才振兴中发挥了正向激励作用,把诚信人才放在关键位置,深入到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
三、信用助推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高村镇发挥信用体系建设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镇成立9个乡村文化艺术团开展信用文化宣传,将诚信意识嵌入文艺表演当中,以德化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大力弘扬高村传统艺术形式,恢复停办20多年的地方特色民俗活动——串黄河,邀请中央电视台进行打造提升;积极传承传统民俗文化,将“脉田糖瓜”“高村柳编”“莲花城扫帚”等地方特色,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并依托高村籍鲁绣传承人和泥塑传承人,设立鲁绣工作室和泥塑工作室,集中传统民俗,打造民俗文化一条街。信用积分激发发展动力,村民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村内各项工作,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自发地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文艺作品,村内的小广场热闹起来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诚信意识越来越高。
四、信用助推生态振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通过信用体系建设的宣传发动,村民的生态意识显著提升,绿化带和河道再也没有垃圾和漂浮物了,房前屋后也没有随地乱堆垃圾的现象了,现在村里的环境卫生全部由农村志愿者自发参与完成,形成了农村环境美、民风淳、信用高的新局面。
五、信用助推组织振兴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高村镇实行“信用+党建”模式,将“党员联系户”工作法与农村信用治理提升工程充分融合,以党员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进一步细化、深化信用队伍建设,构建“村民+党员+信息采集员+信用管理员”自下而上的蜂窝状基层信用体系。坚持党员量化积分管理与信用考评深度融合,在居民考评指标基础上,调整完善针对党员的考评办法,把参加主题党日、缴纳党费等党员表现纳入信用考评。现在,高村镇各村党员都能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提高了,在乡村治理的各项工作中,都能看到党员的身影。
高村镇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信用软实力汇聚乡村振兴硬合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