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区张家产镇“信”以致用打造“诚信之路”,树立文明新风

来源 :张家产镇 发布时间:2021-03-04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张家产镇在乡村基层治理中将诚信机制运用到乡村建设活动中来,信用建设成为推进乡村治理、提升乡风文明的新途径、“金钥匙”,促进了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提升。

昔日“顽固”、“散漫”的村庄借助诚信体系建设一举打破人心不齐、工作难推进的“桎梏”,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全镇农村中掀起一股诚信文明新风潮。

在张家产镇南汤村,一条村路十几年来因年久失修,变得坑坑洼洼,不仅造成村民出入不便,还让运输车辆难以通行。鉴于此情况,村两委决定自行捐款捐物,并组织党群志愿服务队给村民义务修路,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但是此举却遭到个别村民的阻拦,认为修路恐怕会占用到自己在路边的田地。为此修路工作一再拖延,村干部也是轮番做工作,头痛不已。

自从进行诚信体系建设,村里有了个人诚信积分记录。当初阻拦修路的村民竟成为了第一批被诚信体系打动的人。他觉得诚信建设是个大工程,只有全身心投入到其中才能对诚信体系建设有更深刻的体会。他闷着头参与村内志愿活动,默默的积攒信用积分。随着信用积分数在全村名列前茅,也感受到了对村子前所未有的归属感。他提出志愿帮助村里修路,出力出资帮村里修路300余米。“诚信建设让我对村子更有归属感,诚信积分也使我为村子办事更有干劲!为修这条路,村干部没少操心,大家伙也积极参与,以前总觉得不是自家门口,事不关己,如今大家伙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既增加了信用积分,自己心里也欢气儿!”

如今,信用已经应用到了张家产镇的环境治理、扶贫助困、村级救助、护林防火等各项工作中,融入农村治理方方面面。村民对“信”的认知经历了“知信—重信—用信—守信”的过程,对“用”的应用也经历了“不自愿—被自愿—自愿—自觉”的过程。争当“信用户”,真正做到了一“信”换百顺。信用建设净化了社会风气、提升了社会公德,改善了村居环境、优化了资源配置,真正把美丽乡村建设变成了全民行动,在全域范围内营造诚信光荣的良好氛围,为各项工作注入新活力、赋予新动能、增添新力量。


版权所有:信用中国(山东威海文登)
主办单位:威海市文登区社会信用中心
鲁ICP备050018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