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蔡某某滥伐林木案和戴某某盗伐林木案的两名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根据《威海市文登区社会成员信用积分和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威海市文登区自然资源局诚信体系红黑名单管理办法》和《威海市文登区自然资源领域信用信息分类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文登区自然资源局将蔡某某和戴某某列入威海市文登区自然资源领域“黑名单”,并上报区社会信用中心录入威海市文登区社会信用中心管理系统,实行联合惩戒。
“以往,在自然资源领域开展的具体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土地闲置、行政相对人不履行行政处罚或行政决定等问题,而现有的法律法规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现在有了,我们可以通过自然资源领域信息管理办法,实施联合惩戒。目前,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自然资源监管机制基本建成。”文登区自然资源局政策法规科负责人丛玮说。
为加快推进自然资源领域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行为,营造主体诚信、行为规范、监管有力的自然资源市场环境,文登区自然资源局出台《文登区自然资源领域信用信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和《诚信体系红黑名单管理办法》,推动信用与自然领域有机融合,通过数据归集、信用评价、联合奖惩等方式,激励守信,惩戒失信,形成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同时,会同区发展和改革局、中国人民银行文登支行等17个部门联合签发《关于对自然资源保险领域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有关人员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建立起跨部门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我们深入到各个矿山企业,广泛开展信用宣讲,增强矿山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重点对采石场潜在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排查,让生产经营单位及从业人员了解法定权利、义务和安全生产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加强矿产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文登区自然资源局矿产开发管理科负责人曲传阳说。
着眼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总体要求,文登区自然资源局专门成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围绕自然资源系统信用体系建设,土地市场信用、矿业权市场信用、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不动产登记、林地湿地保护利用、森林防火等方面,通过设置宣传咨询台、发放宣传品、悬挂横幅、现场交流等方式,集中向市民宣传信用知识,引导市民规范信用行为,帮助广大群众客观评估信用风险,提高信用评级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依托不动产登记中心服务窗口深入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树立诚信理念,营造“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的社会信用环境。
“在护林防火、文明祭祀方面,我区明确规定,对焚烧垃圾、枯草树叶、烧荒、串地堰等违规用火的,视情况扣20—50分;因违规用火被公安部门行政拘留的,信用等级直接降为C级;对扬撒纸钱冥币的、出售封建迷信用品的、搞封建迷信、参与祭祀扫墓有烧香烧纸、燃放鞭炮等行为的,视情况扣5—20分,造成火灾的扣50分。”文登区森林防火中心主任毕可鹏说。
本着“谁监管、谁采集”、“谁处理(罚),谁采集”的原则,认真做好自然资源领域信用信息的采集、确认、披露和运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未按约定时间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成交确认书或出让合同,未按时完成最低勘查投入,未按时足额缴纳土地出让价款、矿业权出让收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土地复垦费的,非法占用、转让或倒卖建设用地的,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情况,均列为失信行为;未取得行政许可、手续不完善就从事建设活动的,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内容、经催告后仍不履行的,列入“黑名单”。对“红名单”榜上的行政相对人探索简化程序,建立“绿色通道”,优先提供“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务。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该局通过文登区信用信息平台依法依规提供自然资源领域相关失信人单位信息,并在“信用中国”网站、文登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备忘录的约定内容实施联合惩戒措施,包括取消惩戒对象参加评先评优资格、限制参加政府采购活动、限制政府补助补贴、限制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限制审批新的科技扶持项目等。
“对在办理涉及土地、矿产、测绘、林草资源、不动产登记等行政审批环节中,提供虚假信息材料,伪造、变造成果或以欺骗手段取得资质证书从事相关活动,超越资质登记许可范围从事相关活动等行为,我们也作为失信行为,纳入重点监管范围,督促其整改,消除不良行为。”文登区地理信息中心主任隋东升说。
通过创新信用监管手段,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自然资源市场领域信息管理制度正在文登区逐步建成,诚实守信的自然资源利用氛围正逐步形成,自然资源领域行政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文登区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涛表示:“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维持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保证。推进自然资源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实现褒奖守信、惩戒失信,有利于进一步规范自然资源利用秩序,规范业务办理程序,降低违法成本,减少行政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