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治理更给力,看看这里怎么做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1-02

今年以来,高村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信用体系建设,创新“123”工作法,构建起党建引领、信用推动、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格局。

出一个核心提升党建发展“引领力”

把坚持党的领导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功能,有力推动工作开展。强化支部主导,坚持党建引领信用体系建设,镇党委成立社会信用分中心,制定《高村镇党建引领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引导全镇46个党支部成立村级信用工作领导小组和信用议事会,选用46名信用管理员和210名信息采集员,搭建起镇村两级组织架构。强化党员考评,在居民考评指标基础上,将党员积分量化管理与信用体系考评深度融合,适度调整党员在信用考评中的赋分比重,重点将参加党内活动、缴纳党费及党员日常表现情况纳入考评,激励引导党员在信用建设中发挥先锋作用。在第三季度信用个人评比中,表彰党员60名,占总数的78.9%。

坚持两条主线夯实信用建设“支撑力”

把完善组织架构引领贯穿始终。在机制建设上,镇级成立高村镇信用建设领导工作专班,统筹全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村级层面由党支部牵头,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5人组成信用建设工作小组,负责抓好日常工作落实。在具体运作上,制定《高村镇农村居民信用管理办法》,由村信用工作领导小组对村内所有户进行信用评议、赋分定级。镇信用工作领导小组通过下村走访、电话回访、参会监督等形式进行审核,确保不虚报不漏报不瞒报。

把激励结果运用贯穿始终。设立镇级信用专项基金30万元,打造镇区诚信街、诚信公园,完善信用基础设施配套;对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成效突出的农村、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进行表彰奖励,引导各村党支部通过信用积分激发村民参与村级治理的积极性。将个人和家庭信用情况作为村干部人选、党员后备力量、村内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信用“无处不在”。将信用体系建设与培育农村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相结合,与涉农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对诚信度高的村庄或经营主体予以政策支持。

激发三种力量汇起基层治理“凝聚力”

坚持以信用为抓手,推动网格管理、志愿服务、群众参与“三统一”,凝聚基层治理合力。激发网格员力量。充分发挥基层网格辐射作用,将信用采集与网格管理相结合,实现基层组织资源下沉。今年以来,采集全镇居民信息25758条,采集重点人群信息556条,为基层治理提供了详实有效的数据支撑。

激发志愿者力量。动员各村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25支,志愿者达2185人,在护林防火、防汛抗旱、环卫一体化等各项工作中出人出力、贡献力量,今年共开展便民服务300多次,节省零工累计51万余元。指导各村成立信用便民服务站,安排专人进行轮岗坐班,实现“时时有人在,事事有人帮”。韩家村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志愿服务,节省村级资金4100余元。波浪后村党支部率先组建巾帼志愿队,先后开展22次“美在我家”服务活动,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家庭送服务、送温暖。

激发群众力量。根据村民信用评价情况发放“诚信惠民证”,村民可持证到星级折扣店享受惠民政策。信用等级为三星以上的可享受商品价格5%—10%的优惠,最高优惠比例可达50%。目前,已成立镇级星级折扣店50家、信用超市24家。

版权所有:信用中国(山东威海文登)
主办单位:威海市文登区社会信用中心
鲁ICP备050018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