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干部干、群众看;现在人人干、抢着干。”近日,文登区大水泊镇陈驾埠村党支部书记王凯说,让村子情况发生变化的“法宝”就是“信用+”管理模式。
陈驾埠村把“信用+”深度融合到农村各项工作中。为进一步提升村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参与度,陈驾埠村将信用建设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相结合,让参与信用建设的村民凭借信用积分优先使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农机、无人机等设备,有效提升了村民积极性。先后组建起“旗帜”“我爱家园”和“热心肠”三支志愿服务队,成员由最开始的村干部逐步拓展到村民,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逐步实现全覆盖。在诚信的引领下,村内不文明行为显著减少。
“我们制定了信用管理办法和评分标准,参加各类活动每4小时给1个信用分,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类另算,年底会根据信用积分对全体村民进行排名、公示,典型人物还有额外奖励。”王凯说,随着分值差距被拉开,越来越多村民主动申请加入进来。王凯介绍,现在村里环境整治都是村民志愿参与,而之前光这一项活动每次就要花费近8000元的用工费。
随着“信用+”管理模式的推广,陈驾埠村正发生着令人喜悦的变化——每天都有村民自愿为卡口值班人员准备饭菜,给居家孤寡老人和五保户送去生活必需品和热饭热菜;清明节期间,志愿者们主动发起文明祭扫活动;农闲时期,村民主动组队前往村里老人家中收拾打扫卫生;环境整治期间,天不亮就能看到有穿着志愿者马甲的村民拿着工具里外忙活着。
凭借信用积分,村民可以在村内的净水设备直接取水用,还可以兑换米粮面油乃至家用电器等日常用品。“村里建了自选超市,菜肉蛋奶还有米面粮油、电器都有,凭着信用分就能换。后续我们还准备把村内的4家农资店吸纳进来,到时候化肥种子这些用品也不用买了,直接拿分换就行。”王凯介绍。
借着“信用+”管理模式在陈驾埠村成功推广的“东风”,大水泊镇计划以陈驾埠村为“中心”吸纳周边村,组成信用试点片区,共用一套信用管理系统、共享信用产品资源,以信用建设促人心聚合,致力打造支部领着干、党员抢着干、群众争着干的良好局面,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曲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