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区侯家镇崔家村:探索“信用+”的多种打开方式

来源 :侯家镇信用办 发布时间:2022-05-16

崔家村位于侯家镇东南部,全村共420户,1020人,党员67人,村民代表32人,村“两委”干部3人,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先后荣获“省级文明村”、“省级银龄之家”、“威海市美丽家园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崔家村围绕“党建引领,信用引导”模式开展村庄治理工作,将信用体系与党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网格治理、幸福餐桌等相结合,设立20万元的村级信用基金,擦亮崔家村以信用治理村庄的招牌。

1. 信用+支部领办合作社

崔家村党支部开展信用+合作社模式,针对近年来胶东大饽饽品牌在全国叫响、市场需求不断上涨的情况,投资300万元成立了金玉福合作社,主要产品为各类花饽饽,2021年春节期间就有销售订单100余笔,销售额约30万元。

伴随着花饽饽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合作社的销售额也不断增加,在中秋、春节期间,合作社产品供不应求,村民自愿到合作社帮助包装月饼和花饽饽,村干部欣喜的发现村民这一举动后,将信用体系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相结合,时常组织“信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志愿活动,销售旺季十余名巾帼志愿者帮助蒸饽饽,包装花饽饽,很多巾帼志愿者表示,一方面能为村集体经济供献一份力量,另一方面能积累信用积分,现在村内不“攀比”别的,就“攀比”信用积分高低。

2021年11月24日,崔家村党支部书记崔喜良,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媛媛,崔家村“两委”委员侯年英做客山东乡村广播《支部领办合作社》直播间,交流了崔家村信用+合作社的摸索途径和成效。

电台.jpg

2. 信用+幸福餐桌

为带头发扬敬老爱老的优秀传统,崔家村设立幸福餐桌,对老年人就餐实施优惠政策,并为幸福餐桌单独开垦了一块“信用耕地”,日常播种和采摘全部由志愿者负责,为了保证老人吃到最新鲜干净的蔬菜,志愿者们经常顾不上自己家人就到幸福餐桌帮忙准备饭菜。

耕地.jpg

除了“信用耕地”,村支部书记崔喜良带头捐螃蟹和虾到幸福餐桌,村民们深受感动,纷纷为幸福餐桌贡献自己的力量,有的捐菜,有的捐粮食,还有的捐钱,村民崔丽芹端着肉到幸福餐桌时说到:“不为别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我们这代人老了希望也能享受到这种待遇。”

包饺子.jpg

本年度,“信用+幸福餐桌”建立志愿者队伍2支,志愿服务200余小时,累计为幸福餐桌捐赠物品共计五十余人次。

3. 信用+网格治理

崔家村党支部积极探索村党组织体系与网格治理体系充分融合“一张网”,将全村划分为两大网格片区,由支部成员担任片区长,下设4个网格小区,每个网格小区的村民按照“地域相连、居住相邻、户数相近"的原则组成,配备相应的信息采集员,与网格工作相辅相成,信用体系积分制度为网格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bbb09e3572b6912d0f8386a404f6025.jpg

在2021年11月9日的威海新闻上,对崔家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乡村治理进行了报道,宣扬了村民间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2022年已快过半,崔家村信用管理员侯年英将全村的信用积分累加计算,上半年全村村民累计加分6500余分,兑换物资4次。在崔家村信用档案里,记载着一个个名字,一张张照片,每一笔都是崔家村信用体系工作开展的痕迹,每一幅都为崔家村乡村治理刻上了浓墨重彩的印章。


版权所有:信用中国(山东威海文登)
主办单位:威海市文登区社会信用中心
鲁ICP备050018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