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初春,疫情突临文登这个滨海小城。在全体抗疫的行动中,在国网威海市文登区供电公司,有这样一群人,工作在公司各部门各单位的各个岗位,他们很平凡很普通。他们或在平凡之中默默坚守,或在关键时刻依然择善。他们践行了无私奉献的使命担当,兑现了诚信服务的信用承诺。他们是平凡人物,他们的每一点、每一滴都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他们那些平实而温暖的故事,如同一缕缕微光。凡人微光虽弱,聚拢起来就会成为星河,迸发出耀眼光芒。
“请各位志愿者到社区集合,5点30就位准备,6点正式开始检测。”3月15日凌晨五点,丛华斌的手机突然响起,打开微信,是网格员在志愿者群里发来了语音留言。在下面回复的消息里,他惊喜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谭旭光,赶紧@了一下,立刻收获了一个同样惊喜的表情。前一天社区招募志愿者,两位同事不约而同地响应报了名。这样,来自供电公司党建部的丛华斌和文城供电中心的谭旭光就成了社区防疫志愿者的同事“大白”组合。
宋家沟核酸检测采集点的负责区域除了社区居民外还有出租户、商铺经营户、动迁未搬户和部分旅馆滞留人员,应检人员1500名左右。志愿者需要协助进行组织人员、路线引导、秩序维护、清点统计、测温预检、扫码登记等工作。人少活多,志愿者只能身兼数职,选择入列“大白”队伍,就要施策展技,各尽其能。
丛华斌手举扩音喇叭,站在楼下,启动“邀人小组”的第一道工序,用土味乡音一遍遍地重复着“xx号楼的邻居下楼做核酸了哈”。几轮检测过后,丛华斌将播放的内容丰富起来,编了小段顺口溜,将喊人下楼和排队提醒掺和一起,居民听后会心一笑,紧张的氛围轻松了不少。
谭旭光手持花名册,对居民逐一登记,监控着“邀人小组”的工作,外出的、上班的、居家隔离的均要一一问询、填报、避免遗漏。每栋楼登记完,他都要和其他志愿者细致核对,没有登记的,要么电话问询,要么登门核实,严格执行着“应检尽检”的要求。
常规工作结束,网格员提出设施恢复和废料回收等工作要单独留下几个人,党员同志带个头吧。丛华斌和谭旭光相互一望,默默出列。
为社区居民配菜是社区志愿服务的另一项常态工作,一般安排在每天下午进行。尽管都是标准菜单,汇总起来也是不小的工作量,安全准确及时到户是工作要求。为提高效率,丛华斌组织进行了工作流程梳理,以文字形式进行了分享。谭旭光主动联系独居老人,送菜上门,老人子女发来微信致谢。
社区工作繁杂,志愿活动总是在群里发布,有时是入户登记,有时是电话流调,有时送药送饭,有时是安装检修。公司两名同事志愿者组合总是互相提醒,默契配合。每天从5点多开始工作,连续的站立和行走,改变了原有作息习惯,身体有些疲惫。有时工作结束,两人互开玩笑,“明天休一天吧!”。可第二天,总能看见两人又同时出现在现场。
身体不是志愿工作的最大阻力。应对疫情,心理负担更重,特别是传来某地有志愿者感染的信息,志愿群里顿时安静下来,失去了往昔的热闹,隔天就有志愿者请假休战。两人聊天,“去么?”“不去么?”“去吧!”“好!”
丛华斌的爱人是医务人员,封闭常驻单位。谭旭光的爱人是教师,居家网课教学。两人奋勇当先,投身志愿工作,以道道“微光”汇聚成战“疫”的暖阳。“公司志愿活动氛围的滋养、企业文化的沉浸,还有就是作为共产党员行动的自觉。”说起初衷,他们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