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到了春季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为有效防止火灾发生,全区各镇街充分发挥信用体系正向激励作用,创新“信用+”模式,将信用建设与护林防火深度融合,全面构建起正面引导与负面惩戒相结合的信用监管体制,织密森林防火安全网。
高村镇:守护绿水青山 志愿者在行动
清明节前后,高村镇党委加强对护林防火工作的宣传和部署,要求各村对所有进山人员必须收缴火种、进行登记并给进山人员拍照做好存档,同时强调各村要充分发挥信用体系的作用,利用IP广播发动志愿者参与卡口值班,全面发动志愿者参与护林防火。
截至目前,全镇志愿者报名3562人,形成“家家都有志愿者、人人争当志愿者”的积极现象。西藤圈村志愿者毕艳芬说:护林防火是件大事,自从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以来,我们村民的信用意识普遍提高了,脑子里都有了护林防火人人有责这根弦,还营造了“厚养薄葬、文明祭祀”的理念。这次我们自发成为志愿者参与防火,既能为村尽一份力又能增加信用积分,一举两得。
泽头镇:诚信建设助力密织森林防火网
泽头镇党委将信用奖励惩处机制融入《泽头镇清明节文明祭祀管理规定》、《关于春季森林防火的7条议定事项》及镇域年度防火工作考核办法,对慢作为、不作为的村干部进行考核处理,对不遵守规定、不配合工作的村民进行信用扣分降级,并通过“禾丰小镇”微信公众号推送、村民交流群分享转发、IP广播定点播放等途径,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公示。
目前,全镇累计组织各村志愿者3800余人在进山入口值班值守,上山清理坟地周边可燃物,下山逐家逐户走访,倡导文明祭祀,镇域未发生一起火灾。
黄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李会峰说:我村自从开展森林防火工作以来,村两委立刻对防火工作作出了统一的安排,多次在广播中强调森林防火的重要性,严禁上山祭祀。同时将诚信和森林防火工作紧密结合,对不按照要求私自上山祭祀的村民,扣除相应的诚信分。进山口由村两委成员和志愿者值守,每天轮流上山执勤,24小时在岗,确保不漏一人。同时给予责任者相应的诚信加分,以激励更多的村民加入志愿防火的队伍中,在村里形成讲诚信的新风尚。
泽库镇:信用助力防火 文明构建你我
清明节将至,气温回升、空气干燥、春季踏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森林防灭火形势十分严峻。为有效防止森林火灾发生,泽库镇创新工作思路,以信用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信用+志愿+护林防火”管理服务模式,消除安全隐患,加强防火宣传,坚守一线值班。并充分发挥信用建设对护林防火的支撑性作用,将志愿者所参加的护林防火服务时长计入个人信用档案,给予相应信用积分奖励,通过积分兑换正向激励引导大家踊跃参与护林防火志愿服务活动,确保防火工作落到实处。
文登营镇:压实森林防火“最后一公里”
为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文登营镇多措并举,加强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野外火源管控,切实完善“信用+防火”工作制度,从基础设施建设、物资储备、人员设置及巡逻值守、氛围营造、明确职责加大奖惩、监督管控措施前移等方面激励全镇居民从源头上消除、减少违法用火行为,同时以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为抓手,进一步调动村级负责人的防火工作积极性,在防火期内拿出专项信用资金对无火情村进行奖励,以提高全镇居民的防火安全意识,保障森林安全。
界石镇:“信用+防火” 筑牢防火安全墙
清明节来临之际,为切实做好护林防火工作,提高全民护林防火意识,界石镇党委充分利用“信用+防火”手段,打造森林防火“安全墙”。
一是“信用+制度”,实现有法可依。建立死亡人口管理台账,对祭扫人员进行“一对一”全程实时监控。对不文明祭祀及用火行为,扣除个人村级信用分。
二是“信用+网格”,落实属地责任。按照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两委”干部包坟地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每天安排志愿者对所属坟地进行巡逻。并利用宣传单的形式为村民讲解护林防火相关知识、火灾的扑救方法以及防火信用管理办法,倡导村民绿色文明祭扫,严防森林火灾事故发生。
三是“信用+奖惩”,确保真抓真用。发动林业站、市场监管所对镇区沿街商铺、村居小卖部售卖祭祀用品情况进行排查,如有发现按照信用管理办法给予扣分处罚。针对举报违规用火、义务参加救火等人员,列入信用加分范围。
葛家镇:信治凝心 打好防疫防火“双防战”
为接续做好清明防火的关键节点,葛家镇严格落实“暂停现场祭扫”政策,以信用体系为抓手,严防严控、凝心聚力,切实打好防疫防火“双防战”。
以宣传先行,念好护林防火“紧箍咒”;严防严控,紧绷护林防火“安全弦”;把控源头,扎牢护林防火“安全带”的方式提高老百姓的森林防火意识,用信用积分的形式凝聚民心,全力打好防疫防火“双防战。”
护林防火需常抓不懈,志愿服务需久久为功。“信用+防火”工作的开展,强化信用激励、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守护绿水青山志愿服务行动在全区各镇街轰轰烈烈开展,信用体系不仅为村居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抓手,更为讲诚信、甘于奉献的居民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