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失信行为“亮剑”,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9-03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对个人而言,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对企业而言,诚信是无形资产;对社会而言,诚信是公序良俗;对国家而言,诚信是重要的软实力。诚信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维系着社会运的转,推动着历史的进步。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转型期,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等问题日渐突出,不仅损害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更扰乱人民的心灵世界。因此,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既是国家兴旺发达的要求,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以党建引领诚信建设,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面临着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员干部要牢记服务群众的宗旨,以诚信建设为标尺,解群众之所难、之所忧、之所困。以诚信建设为内涵,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构建“诚信政府”。以诚信建设为保证,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牢牢把握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实现征信系统全覆盖,完善诚信奖惩机制。诚信精神的树立和诚信风尚的形成必须靠制度保驾护航,将诚信原则现实化,把道德伦理的柔性规范和制度法律的刚性约束结合起来,建立覆盖全社会、功能完整的征信系统,完善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各部门联动互通,保证信用信息在相关职能部门间的顺畅交换和共享使用,实现诚信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营造起不愿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社会氛围。

  加强思想宣传引导,形成社会道德自律。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育诚信精神,强化社会成员在诚信方面的道德自律。诚信建设是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要想借此进一步提升文明城市“软环境”,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努力,而且需要广泛的社会协同。将“诚”、“信”作为规范社会行为的重要准则,使居民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观念,积极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讲诚信、重信用,让诚信深入人心,做一个诚信公民,争做诚实守信的践行者。并通过全面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奖惩监督机制,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诚信对其自身利益的重要性,从而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诚信水平提升。

   


版权所有:信用中国(山东威海文登)
主办单位:威海市文登区社会信用中心
鲁ICP备050018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