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文登·看实事·话幸福”⑩|守信“名利双收” 失信“寸步难行”

来源 :文登区社会信用中心 发布时间:2021-11-10

“诚信的约束挺管用,才半个月,早市的环境明显变了样。”7月15日,在文登区爬山街早市,身披“二星级信用商户”的摊贩张大海说,“大家都是5点进场,8点收摊,很有秩序,也不乱扔垃圾了,市场干净多了。”

爬山街早市形成于2000年,后规模逐步扩大成为文登区最大并享有极高知名度的早市。早市共设有600多个摊位,解决了周边乡村群众大量农产品的销售问题,甚至吸引到了荣成、乳山等附近地市的群众前来经营,起到了非常好的带动农民致富的作用,也极大方便了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但与此同时,早市带来的负面影响一直存在:环境脏、乱、差,收摊不及时,噪声大,影响交通等。

为了根治早市的“沉疴旧疾”,文登区社会信用中心主动联合环山街道办事处以及早市管理方——华亿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探讨,将信用建设引入到市场管理中,探索成立爬山街“信用+早市”的管理模式,通过诚信手段、奖惩手段加强早市的管理力度。

“我们实行诚信积分制、星级评定、红黑榜、信用礼品兑换四位一体模式,按照奖优罚劣的原则,对商户进行诚信管理。”华亿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经理于振东说,目前早市上的商户已有一星级、二星级,“商户有守信经营、助人为乐等诚信行为,就会获得加分,每加20分,递增一个星级;相反,如果有缺斤少两、乱扔垃圾等失信行为,则扣分,继而降低星级。”信用等级高的商贩,将在市场上得到位置较好的摊位,而且可以凭积分到信用超市兑换礼品。

6月30日,爬山街诚信早市正式“开张”。为了让信用管理公开透明,华亿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把商家信用评价等综合汇总,实时对外公开公示信用状况,并设立了商户信用公示榜和光荣榜,在周边设有信用长廊,展示诚信榜样和诚信小故事。

短短半个月,早市的变化不仅让在此经营5年的张大海感触颇深,周边居民更是交口称赞。“终于能睡安稳觉了,下楼也不用再踩臭水、闻腥味儿了。”附近居民张虎说,之前经常有商贩凌晨两三点钟就进早市,“开拖拉机来,吵得整条街的人都睡不着。”

信用建设进农贸市场,其实是有前例可鉴。“去年,我们成功把信用建设引入了市场管理,打造了西关街、柳营街、国际建材城三大诚信示范消费街。”文登区社会信用中心副主任李亚说,“诚信进市场,不仅能弘扬诚信文化,倡导诚信理念,更是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下一步将向所有的市场推进。”

柳营街是文登区的商业步行街,也是一条老街。去年,柳营街改造提升工程把它打造成了靓丽的精致街区,成为网红打卡地。全新的柳营街不仅是环境得到了改善,商户经营也有了新亮点。在每家商户的门上,都张贴有一张“信用等级牌”,牌上公示着商户的信用等级,且配有商户和文登区消费维权服务站的二维码。李亚说:“现在,全区有400多家商户‘亮码晒信’。消费者一扫码,就知道这家商家的诚信经营状况。”

“亮码晒信”实现了商户与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信用等级越高,顾客就越信任我们,让我们在同行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柳营街上的蜜思肤化妆品店店长张芳说,“整条街都在讲诚信,也会吸引市民集中到这里来消费。诚信,就是我们最好的广告。”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文登区紧紧围绕信用行业监管、信用服务创新、信用示范引领等关键环节,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推动全区营商环境稳步提升、持续优化。先后启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信用承诺、诚信示范街创建等重点工作,在57个行业建立了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对5万市场主体进行信用画像;在37个领域推行了告知承诺,在108项行政事项中实施容缺办理,审批时限压缩三分之一以上。

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只是文登区信用“五进”工程的亮点工作之一。2019年11月起,文登区实施了信用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等信用“五进”工程,构建起覆盖各村居、融入各行业、全民共参与的社会信用体系,在推动文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信用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文登区企业信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信调委”)的工作就可见一斑。“从2019年11月成立到现在,我们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80多起,最大的涉及资金6.2亿元,最小的只有99元,涉及纠纷款项累计有7.2亿元。”信调委主任刘化廷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债务拖欠逐渐呈现出债权债务关系相互交织、产业关联度广、数额庞大、追索难度大等特点,“我们把信用和人民调解相结合,以信用手段提高调解成功率、化解矛盾纠纷。”

诉讼有时限,信用无时限。不同于司法诉讼,信调委通过“服务对象发起调解申请—采集证据—介入调解—对履约企业进行信用修复”的闭环操作流程,制定个性化的调解方案,帮助当事人及时高效化解矛盾,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调解中,对积极履行人民调解协议的企业,我们帮助其修复信用,对拒不履行人民调解协议的企业纳入失信名单并进行网上公示。”刘化廷说,通过社会联合惩戒,降低司法业务开展的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提升司法公信的执法力度。同时,倒逼企业守信践诺,化解企业间经济纠纷,推动社会治理向更深层次迈进。

“数”说实事

目前,文登区在148家规上企业,141所公办学校、民办机构,88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628个村居,以及26个社区建立了信用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信用议事会,设置了信用管理员和信息采集员,形成了完整的组织架构。

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在148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职工诚信考核评价制度,将职工在安全生产、内部管理、遵规守纪等方面的行为表现,全部纳入个人信用考核范围,为18718名职工建立了信用档案。加强企业信用监管,在政府采购、行政审批、金融信贷等方面向诚信企业倾斜,发放信用贷款232.72亿元,为545家信用良好企业开辟审批“绿色通道”。

公办学校、民办机构全覆盖。在教师职称评定、评先选优,学生助学金发放、三好学生评选中全部使用信用评价。在每个公办学校都设置了诚信考场、诚信驿站、诚信超市、诚信书吧等信用元素,营造了浓厚的诚信教育氛围。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全覆盖。制定《文登区信用“进机关”积分管理试行办法》,将信用等级作为发展党员、提拔重用、推荐“两代表一委员”的重要依据,鼓励干部参加义务献血、志愿服务、慈善捐款等社会公益活动,为10674名干部建立了信用档案,收录各类正向激励信息8.4万条。将危害群众利益、未履行工作职责等政务失信行为作为治理重点,纳入信用档案管理。探索信用进医院,在5家医院设立“信用窗口”,对信用达到3A级以上人群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办理看病手续,并先期免缴押金。

所有农村全覆盖。探索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乡村治理方式,将社会治安、精神文明、乡规民约等方面的行为表现,以“信用分”的形式记录下来,每月张榜公示,推动群众规矩意识和文明习惯逐渐养成。在环境卫生整治、清理积雪、防火防汛、维修道路、化解邻里纠纷、植树造林等方面,充分发挥好信用正向激励作用,全面推行“信用+志愿”工作模式,成立志愿服务队3768支,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万余次,累计信用加分20多万人次,节约资金1039万元。

所有社区全覆盖。按照“有人员、有档案、有产品、有氛围”信用建设目标,实行26个社区信用标准化管理,建立居民信用档案20万个,建档率达98%以上,打造信用公园4个、信用长廊5个、有5处以上信用宣传元素的小区33个。探索以信养信工作模式,建设社区信用商家联盟,通过采用企业赞助、商家捐赠的方式,广开信用产品来源渠道。目前,已有农商银行、广建石油等594个商家成功入驻,提供信用产品10大类30余种。


版权所有:信用中国(山东威海文登)
主办单位:威海市文登区社会信用中心
鲁ICP备05001812号-8